垃圾气力输送vs传统直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对优美环境、健康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垃圾直运是指将城市生活垃圾直接从产生地点运往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内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是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垃圾直运方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国内传统的垃圾直运方式通常是由环卫公司负责收集、清理、分类和打包,然后通过专门的车辆将其直接送往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整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辆数量、路线规划、时间安排等因素,以确保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国内传统垃圾直运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环卫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垃圾无法进行有效分类和处理;其次,由于部分环卫公司在收集、清理、分类和打包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最后,在车辆数量有限、路线规划不合理等情况下,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和延误。
为了改善国内传统垃圾直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环卫工人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严格监管环卫公司行为;三是优化车辆调度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PART.2
气力输送作为一种新兴的垃圾收集技术,通过地下管道完成垃圾收集输送,实现了生活垃圾100%密闭化收集,大幅提升了垃圾收集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避免了人与垃圾直接接触,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克服了传统垃圾收集方式带来的臭气、蚊蝇、鼠害等二次污染,降低了垃圾收运车辆通行带来的空气污染及噪声影响,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近年来,随着垃圾收集技术迭代升级,气力输送系统的收集范围已经从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医院被服扩展到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应用场景日趋广泛,例如:北京通州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市白云新国际机场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种类型垃圾输送项目约100余项。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管道,通常采用钢制或玻璃钢制造;其次是风机,用于产生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再次是阀门和过滤设备,用于控制气流和保护设备免受灰尘侵蚀。为确保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正常运行及延长设备寿命,在日常维护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或损坏情况;其次是及时更换损坏部件以避免影响整个设备运行;再次是定期清洗过滤设备以保证正常通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未来可预见的趋势是垃圾气力输送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未来气力领域还将出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型设备,并且注重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垃圾分类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市民素质和习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宣传,许多人并不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这导致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正确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的经验。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优势,前端通过智能设备搜集垃圾分类“小数字”,后台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计算“无废城市”建设“大数据”,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从“扔进一个桶”到“细分几个口”,充分运用智能技术,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高效。以季景兰亭小区的智慧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为例,居民可以通过积分卡、手机App和人脸识别三种方式在设备上投放垃圾。该设备不仅设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种投放口,还针对细长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电子垃圾、化妆品分别设置了投放口。设备还具有自动称重功能,在居民完成投放后自动称重,数据实时上传至后台管理系统。
同时,将气力输送投放口与垃圾分类设施深度融合,一体化设计,合理化布局,确保居民在享受垃圾气力输送系统便利性的同时,完成垃圾分类投放,促进源头减量及垃圾资源化。所有气力输送投放口加装计量装置,与垃圾智慧分类设施的面部识别、自动称重、数据远传等智慧元素相融合,搭建“无废城市”大数据平台,实时统计城市级宏观数据与居民端微观数据,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未来城市。
来源:秘书联盟处